2007年4月30日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侧记[转载]

教授惨死居安之地

美国《纽约时报》2007419日报导,

作者: 科林·莫尼翰(COLIN MOYNIHAN

翻译:劳

  列维·利布雷斯库教授在一生76年的岁月中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小时候在罗马尼亚,他全家被纳粹关了起来。后来到了齐奥塞斯库年代,他又因拒绝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而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

  但对他致命的一关却出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星期一(416日),一名决意行凶、手持短枪的学生走近了利布雷斯库教授正在给同学们上固体力学课的教室。

  据证人们说,当抢手赵承熙走近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诺里斯教学大楼204教室、举枪射击的时候,利布雷斯库教授还是临危不惧,决无退意,一边堵住教室的门、一边让学生们赶快跳窗逃生。利布雷斯库教授却不幸饮弹身亡。

  昨天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公园区为教授举行了追悼会。利布雷斯库教授的遗体由犹太教殡葬组织Chesed Shel Emes负责运送。据该组织的艾德加·格鲁克犹太教教师称,教授身中五抢,计划遗体将当晚飞抵色列,在今天(19日)日落前落葬于特拉维夫附近的拉纳(Raanana)。

  三百多人出席了在Shomrei Hachomos犹太教堂的追悼仪式。他们一起追忆这位教授卓越、坚韧的一生,并称颂他最终一刻的英勇行为。

  纽约市布鲁克林区议员多佛·海金在致辞中说:“他为别人献出了一切,为自己的学生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所在地黑堡(Blacksburg),22岁的卡罗林·梅里女士,这位死里逃生的学生介绍了当时204教室里的情景:“我们听到隔壁教室里的枪声后就朝窗口移动,可是利布雷斯库教授根本就没有任何退缩的意思。”

  梅里女士说,当她和其他20多名学生从窗户仓惶逃生的时候,利布雷斯库教授还在大声喊,叫我们快逃。她肯定教授的行动为大家争取了时间。

  如今他永远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她说道,“我变了,从星期一以后我就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我了。”

  利布雷斯库教授的儿子,40岁的约希·利布雷斯库是以色列的一名电脑工程师。在电话访问中,小利布雷斯库说,人们对自己亡父的感激之情使他稍感慰藉。

  小利布雷斯库说道:“爸爸对生活充满激情,他从来也没怕过死。

  他说家父1930年生于罗马尼亚。从纳粹大屠杀中生还后,因拒绝入党而在罗马尼亚被砸了航天工程师的饭碗。列维·利布雷斯库先生1976年偷偷在挪威出书对推进航天技术有所建树,得到国外同行赞许。到1978年,经以色列一些团体的游说争取,他终于获准由罗马尼亚移民以色列。据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方称,利布雷斯库教授是从1985年开始在弗理工任教的。

  田园般的黑堡给爸爸提供了从早年艰辛生活的创伤中恢复过来的居安之所。小利布雷斯库说家父的居所建在森林的边上,老人家每天都会去漫步、享受大自然。他还听古典音乐,在新居所的宁静环境中的工作和生活都有条不紊。“爸爸说,弗吉尼亚这个地方给他带来了灵感。”

  覆盖着黑布的利布雷斯库教授的灵柩下午两点后被推入教堂。在海金议员致简短悼词后,歌手唱起了一首悲哀的希伯来悼歌。接着几个人肩抬棺木走向室外。

  在外头,教授的妻子玛丽娜一边站着,一边谈起了自己的丈夫:

  “他心里只有他的家人和学生们。”利布雷斯库太太说道,“大家都说他像个慈父。”

  在街的那头,身穿黑色礼服的人们抬着棺木慢步行进。高架列车在上面呼啸而过,犹太教的祈祷辞缕缕飘荡在空中。

  “他总是对别人帮呀帮的。”利布雷斯库太太喃喃地说,“可这次他却没能帮到自己。”

2007年4月15日

春游

西行,两日。

沿途大片田地,夹杂破败的村舍、墓地,毫无盎然春意。

景点,千百年的古香古色荡然无存,千百年的文化底蕴一去不返,唯余下骗取游客荷包的被现代化蹩脚工艺装饰一新的皮囊。

游览时看一则介绍,实在想笑,笑迷信国度里所谓的无神主义统治者的自相矛盾和别有用心。

2007年4月2日

The Lives of Others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中文翻译为《窃听风暴》,好像动作商业片名,险些错过。
龙应台对该片的评论,何清涟的《并非“他人的生活”》都很不错。
我无需多语。





“初秋九月的每一天都是蓝色的
年轻、挺拔的树向上伸展着
就像爱情一样茂盛生长
我们头顶着美丽干净的天空
一朵云慢慢移动着
它是那样的洁白无瑕
而祇要你从心底相信
它就会一直在你身边。”
——德雷曼